井下透水事故是礦井五大災害之一,是造成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群死群傷的主要因素之一,嚴重的威脅非煤礦山的生產安全。嚴格落實探放水制度、加強水害隱患治理、做好事故應急處理是預防透水事故,減少人員傷亡的有效手段。
井下透水預防四須知
一是查清水害隱患。調查核實礦區(qū)范圍內的其他礦山、廢棄礦井(露天開采廢棄采場)、老采空區(qū)、本礦井積水區(qū)、含水層、巖溶帶、地質構造等詳細情況,并填繪礦區(qū)水文地質圖,摸清礦井水與地下水、地震水和大氣降水的水力關系,預判礦井透水的可能性。
二是完善排水系統(tǒng)。按照設計和《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(guī)程》建立排水系統(tǒng),加強排水設備的檢修、維護,確保排水系統(tǒng)完好可靠。尤其當進入汛期,降水普遍增加,易造成地質災害和礦井透水事故。為此,位于地表河流、山洪部位、水庫等附近的礦山企業(yè),要采取有效措施,防止地表水體側灌礦井。各非煤礦山企業(yè)要結合安全生產隱患自查自改工作,認真檢查是否制定并落實了汛期水害防治方案、是否儲備了充足的防排水設備和物資,保證做到領導、組織、預案、物料、資金落實到位。
三是落實探放水制度。健全防治水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,嚴格按照“預測預報、有疑必報、先探后掘、先治后采”的水害防治原則,落實“防、堵、疏、排、截”綜合治理措施;水害隱患嚴重的礦山要成立防治水專門機構,配備專用探放水設備,建立專業(yè)探放水隊伍,排水作業(yè)人員必須經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,持證上崗。
四是強化應急保障。不斷完善透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,水文地質情況復雜的礦井要按照要求建設緊急避險設施,并配備滿足搶險救災必需的大功率水泵等排水設備,加強對作業(yè)人員的安全培訓和透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,提高作業(yè)人員應對透水事故的能力。
井下透水自救與他救
井下突然出現(xiàn)透水事故時,井下工作人員應絕對聽從班組長統(tǒng)一指揮,按預先安排好的退卻路線進行撤退。萬一迷失方向,必須朝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面撤退。全體井下人員要做長期堅持準備,關閉作業(yè)人員礦燈,只留一盞燈供照明使用。
進行營救時,首先要尋找滲水源,查清進水點,采取緊急措施,堵截地下水。判斷井下被困人員可能躲避的地點,有序組織井下人員撤離、升井、避難。根據(jù)涌水量計算,采用臨時水泵,將大量井下積水排向地表。當遇險人員躲避地點比外部水位高時,應盡快排水救人。如果排水時間較長,應設法向災區(qū)輸送氧氣和食品,以維持遇險人員生存條件。當遇險人員低于透水后的水位時,嚴禁向這些地點打鉆,防止空氣外泄,水位上升,危及被困人員生命安全。
來源:中國應急信息網(wǎng)